金秋九月,質量先行。漢鋼公司煉鋼廠以“質量月”活動為契機,緊緊圍繞“夯基礎、強執行、提質量、促發展”主題,通過提高過程管控,改善產品質量,提升全員質量意識等,形成全員關心質量、重視質量、追求質量的良好氛圍,進一步推動企業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。
讓操作(zuo)規(gui)范成為生產基因(yin)
在煉鋼廠轉爐作業區的班前會上,爐長黃文博正帶領團隊進行每日“質量必修課”學習,班組將入爐廢鋼核驗、造渣模式選擇、終點成分預判等12項關鍵操作拆解為可視化圖譜,用紅黃綠三色標注風險等級,使操作工清楚每一道工序的關鍵控制點,質量管控更加直觀。“槍位控制偏差10厘米,不僅影響脫磷、脫硫效率,還會增加鋼水的氧化性”通過動態模擬演示,將抽象的技術參數轉化為直觀的生產場景,使專業理論知識更加淺顯易懂。針對青工占比70%的現狀,積極推行“三維賦能”計劃,建立崗位技能矩陣圖,充分利用網上練兵、“老帶新”積分獎勵機制等,推動技術人才技能快速提升。目前,各班組關鍵工序標準化作業達標率已連續三個月達到95%以上,實現鋼水合格率、一次檢驗合格率雙百目標。
用數據思維破(po)解質量密碼
面對Q235B鋼水流動性差這一行業通病,煉鋼廠QC小組創新構建“五位一體”診斷模型,通過光譜分析儀實時監測成分波動,利用熱電偶捕捉溫度曲線異常,借助渣樣成分還原爐渣結構,結合人工取樣驗證工藝參數,最終鎖定“夾渣物上浮去除”這一核心癥結。并在此基礎上,通過調整渣洗工藝、優化爐渣結構、提升氬站能效等措施,使板坯鋼種流動性差問題得到根治。此外,不斷強化“金點子”實施效果檢驗,截至目前共征集全員降本項目15項,查找提改獻項目103項,其中提出的“硅高雙渣法高效脫磷工藝”經數字化驗證后,脫磷率由前期的81%提升至88%。“智能吹氬控制系統”實現氬氣消耗同比降低30%,切實實現了“問題源于現場,方案回歸實操”的質量管控閉環。
將質量文化融入(ru)血脈基因
“現在每次(ci)操作(zuo)前都(dou)會自動(dong)核對(dui)鋼種工藝(yi)操作(zuo)卡,已經變成肌(ji)肉記憶了。”精煉爐長王磊說道。
質量月不是階段性運動,而是系統性變革。煉鋼廠創新推出“質量生命線”管理機制,每班次設立質量觀察員輪值值守,對違規操作實行“一票否決”;建立跨班組“質量擂臺賽”,將成分合格率、溫度達標率等關鍵指標可視化上墻,并擇優選樹優秀班組、標桿班組,將質量優勝案例與改善成果進行公示分享,有效促進各班組形成相互競爭、相互超越的良好氛圍。截至8月份平均出鋼溫度1634.8℃,遠低于目標溫度1642℃,精煉產品一次檢驗合格率連續5個月保持在99.8%以上。此外,為改善板坯連鑄生產過程中的不穩定性,鑄坯裂紋等缺陷,形成了“板坯工藝參數調整方案”,并針對連鑄板坯水量等工藝技術參數調整進行了研討,使板坯質量得到有效改善。
當責任穿透每一道工序,當標準扎根每位員工心中,質量便不再是簡單的檢驗指標、操作控制,而是成為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。后續,煉鋼廠將致力打造“質量細胞工程”,讓每個崗位都成為價值創造單元,每個環節都成為效益增長極,奮力書寫轉型升級新答卷。(煉鋼廠 任凱 陳磊(lei))